三支一扶公基备考人文知识:文学常识小练习

2020-02-02 14:40:52 来源:江西基层考试网
2020江西三支一扶2020三支备考群521064958
三支一扶备考手册|备考攻略|入围分数线及职位检索
2020三支一扶笔试课程|在线咨询客服|
微信号:jx-szyf


江西三支一扶考试网提醒大家:2020年江西三支一扶考试公告什么时间发布?为了帮助大家尽快了解三支一扶考试公告详情,江西三支一扶考试网特为大家提前整理了2019年江西三支一扶考试公告信息,请大家及时查看。更多资讯请关注“江西三支一扶考试”微信公众号或加入2020江西三支一扶备考交流群 :521064958

导语:三支一扶公基如何备考?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备考,在这里为大家讲解公共基础知识中的人文知识《文学常识小练习》,帮助大家备考三支一扶公基部分。

一般情况下,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总会涉及很多关于常识题目的考察,其中文学常识是一大重点,而这部分总是考点比较杂且分散,需要大家长期刷题进行积累。那么,今天,我们一起来做几道关于文学常识的题目,积累一些知识点,扩充一下自己的知识面吧。

【题目练习】1.下列对联与名楼对应正确的是:

①祢衡洲上千年恨,崔颢楼头一首诗——鹳雀楼

②高楼出云千里目,黄河入海一蓑翁——黄鹤楼

③放不开眼底乾坤,何必登斯楼把酒;吞得尽胸中云梦,方可对仙人吟诗——岳阳楼

④我辈复登临,目极湖山千里而外;奇文共欣赏,人在水天一色之中——滕王阁

A.①② B.③④ C.①③ D.②④

【答案】B。解析:“祢衡洲上千年恨,崔颢楼头一首诗”描写的是黄鹤楼;“高楼出云千里目,黄河入海一蓑翁”描写的是鹳雀楼。故本题答案为B。

【考点】历史人文 科技文化常识 中国科技文化常识

【方法总结】对于这种题目需要我们及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一些,比如整理一些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古诗。

1.描写岳阳楼的诗句

南登岳阳楼,北眺长安道。——《登岳阳楼有怀寄座主相公》唐.曹邺

昔闻洞庭水,今上岳阳楼。--《登岳阳楼》唐.杜甫

拂拭倚天剑,西登岳阳楼。--《留别贾舍人至二首》唐.李白

2.描写滕王阁的诗句

滕王高阁临江渚,佩玉鸣鸾罢歌舞。--《滕王阁诗》唐.王勃

滕阁中春绮席开,柘枝蛮鼓殷情雷。--《滕王阁》唐.杜牧

愁来径上滕王阁,覆取文公一片碑。--《滕王阁》宋.王安石

滕王阁下水初生,闻道登临复快晴。--《和秀野刘丈寄示南昌诸诗》宋.朱熹

3.描写黄鹤楼的诗句

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--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唐.李白

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--《黄鹤楼》唐.崔颢

城下沧江水,江边黄鹤楼。--《送康太守》唐.王维

4.描写鹳雀楼的诗句

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——《登鹳雀楼》唐.王之涣

鹳雀楼西百尺墙,汀洲云树共茫茫。——《登鹳雀楼》唐.畅当

【题目练习】2.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”爱国就是对祖国怀有最深厚、最纯洁、最高尚、最神圣的情感。下列诗句中体现爱国情感的有:

A.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

B.愿将血寄山河,去撒东山一杯土

C.但愿苍生俱保暖,不辞辛苦出山林

D.自去自来梁上燕,相亲相近水中鸥

【答案】ABC。解析:分析可知,“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”,这两句诗意思是说:只要有卫青李广这样英勇善战、忠心为国的统帅来镇守边庭,外敌就不敢轻举妄动。这两句,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,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,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,故A符合题意。“愿将血泪寄山河,去洒东山一掊土”意思是准备把自己的血泪寄托在祖国山河之中,为国效力,为国捐躯,甘愿在东山撒一捧土来掩埋自己的尸体,体现爱国情感,故B符合题意。“但愿苍生俱饱暖”,从煤炭进一步生发,即杜甫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之意而扩大之。末句绾结到自己出山济世,一切艰辛在所甘心历之的本意,即舍身为国为民效力,体现爱国情感,故C符合题意。“自去自来梁上燕,相亲相近水中鸥”是写燕子、鸥鸟的忘机不疑、乐群适性的意趣,不能体现爱国情感,故D不符合题意。故本题答案为ABC。

【考点】历史人文 文学常识 中国文学

以上就是2020三支一扶考试内容-公共基础知识,更多三支一扶考试资讯,请关注江西基层公职考试网

扫描左侧二维码或者手动搜索jx-szyf,关注【江西三支一扶考试】,获取更多三支一扶备考资料!

热门推荐
2020江西三支一扶2.0时代考情解读暨产 2020年江西三支一扶配套图书讲座 2020年江西三支一扶乔迁盛典暨2020公职 2020三支一扶集结号-上岸要趁早·技巧
公告预约
省份 *
姓名 *
电话 *
QQ
微信
备考平台
考前热搜

    
中公简介 | 中公荣誉 | 社会责任 | 媒体聚焦 | 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 | 支付方式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导航 | 加入我们
        Copyright©1999-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.All Rights Reserved
        全国统一报名专线:400-6300-999 网校报名:400-900-8885 图书订购:400-6509-705
        京ICP备10218183号-83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63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3005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