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国的各类公职类考试中,题型或许各有差异,但有一类题型却几乎是必考题,这就是言语理解与表达,简称“言语”。而在言语考试中,有一类题型不仅是考试常客,而且其难度也是在各种题型中非常高的。这种题型就是“逻辑填空”。之所以说它难,是因为其选错率极高,而且在做题过程中,我们也常常发现,就是看着几个选项都差不多,就是无法判断选项。其实,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并不是很高深,因为答案的提示信息就在题干之中,只是我们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发现罢了。我说的提示信息,其实就是指上下文信息,这种信息很多,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介绍其中非常常见的一种,解释关系。
所谓解释关系,就是在上下文的语言中,有些词语或句子对于空白处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,只要我们找到这些信息,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空缺处内容,而且准确率极高。重要的是,第一,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来判断,第二,我们必须养成这样的做题习惯。我们现在就通过一些题目来体验一下这种做题方法的效果。
例题:影响消费者口碑的,有时不是产品的主体,而是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“零部件”,如西服的纽扣、家电的按钮等等,这些________的失误,却足以引起消费者的反感。赢得口碑必须对各项基础工作做得非常细致、到位并________,只有产品和服务水平超过顾客的期望,才能让消费者在快乐享受的同时,广泛地进行传播。
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:
A.随处可见 面面俱到 B.漫不经心 有的放矢
C.司空见惯 无微不至 D.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
我们来看这道题,先来看题干,第一空前面是指
一、题型特征:
当题干或问题中出现“至少......才能保证......”的字眼或者这样意思的话语时,我们就认为要求即使在糟糕的情况下,也必须保证完成这件事情,应该使用最不利原则来解决。
二、解题原则:
最不利原则也叫差一点原则,因此在解题时考虑与完成一线之差的情况,即与成功的最小量相差为1的量即是最差的量。
那什么情况是差情况呢?比如:你和你对象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,你俩去民政局领结婚证,可是就在领证前的两分钟,你对象不见了,那这对于你来说就是人生糟糕的情况。又比如:大学考试时,60分不挂科,可是你运气特别好的就正好考了59分,本来差一分你就不用挂科了,那么考59分的情况就是你当时差糟糕的情况。那如利用最不利原则解极值问题是怎么操作的呢?我们看几道例题。
三、例题展示:
例1:一个班有50名同学,至少点多少个名同学的名字才能保证点到小花?
A.1 B.11 C.49 D.50
【答案】D。中公解析:全班共有50名同学。最差的情况就是点了49名同学仍然没有点到小花,此时为保证一定点到小花,就一定要再点一名同学姓名,那么无论如何都能够点到小花,故点了49+1=50名同学的名字。
例2:有100名学生,他们都订阅甲、乙、丙三种杂志中的一种、两种或三种。至少有多少名学生订阅的杂志种类相同?
A.13 B.14 C.15 D.16
【答案】C。中公解析:此题“订阅杂志种类”就是分组的依据。订阅一种杂志有3种情况,订阅两种杂志有3种情况,订阅三种杂志有1种情况。因此,总共有7种情况,
,故至少有14+1=15名学生订阅的杂志种类相同。
这样看来,此类题目并不是特别难以掌握,只要我们掌握好解题原则,还是可以很快进行解答的,这在考试中便是简单的送分题,只要遇到就可以多得分。
四、总结内容:
第一、抓住题型特征是解题关键。抓住题干或问法中的特点就能立马判断出最不利原则解题的题型。其实无论是哪种题型,只要抓住每种题型的题型特征,多思考题目的考察思路,多加领会,就能解决好此类题目。
第二、紧扣抠中公教育课程讲义,精练常考题型题目,严抓每个题目细节,更好掌握解题思维。虽然大家都知道在行测考试中要取得好成绩就要多刷题练做题速度,但前提是能够熟练掌握常考题型,并及时对已经做过的题目进行纠错,不然刷再多的题目也是白刷。
代词“这些”,应该指代的是上文内容,后文是修饰后面的词“失误”。什么样的失误呢?文段上文已经说明了,“而是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“零部件””,由此可见,这句话就是对第一空的解释,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强调的是“零部件”,也就是细小的意思,这样我们就能判断空的意思了。再看选项,我们就可以排除表示常见的司空见惯和随处可见,和表示不认真的漫不经心了。我们再来看第二空,D项的持之以恒也是符合整个语境的,因此本题选D项。
由上面的例题我们可以体验到,做这类题不必考预感“猜”,而是通过文段内容,就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空的意思,进而选择正确选项了。这样一来,这类题型也就没有那么难了。不过我最后还要提醒一点,就是方法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,平时练习的“持之以恒”。
扫描左侧二维码或者手动搜索jx-szyf,关注【江西三支一扶考试】,获取更多三支一扶备考资料!
省份 | * |
---|---|
姓名 | * |
电话 | * |
微信 | |